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条河流,由于这条河流在古代也被称为“浙江”,因此浙江省的名字也因其而来。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南部,后流入浙江省的淳安、建德、桐庐、富阳,然后流经杭州,最后注入东海。由于杭州在古代被称为“钱塘”,所以这条江最终被命名为“钱塘江”。
钱塘江在注入东海之前,入海口处一下子变得异常宽阔,形状就像一个喇叭口。在低潮时水深达1-3米,潮间带比较大,在强烈的潮水涨落作用下,河床的变动也十分剧烈。由于特殊的地形,使得这里的潮水涨落非常明显,是世界上知名的“涌潮”发生地,与印度的恒河口、巴西的亚马逊河口齐名,而且在涌潮发生期内,钱塘江所出现的涌潮要比上面两个还要壮观,因此每年都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
继之前网友发出的钱塘江出现“十字交叉潮”之后,7月31日此地又出现了更为罕见的“鱼鳞潮”,只见汹涌奔腾的潮水呈现出大规模的“鱼鳞状”,似千军万马向前奔腾,能够亲眼目睹这一现象实属不容易。据有关人员介绍,钱塘江“鱼鳞潮”的发生几率非常小,直到2021年才被确定为钱塘江的一个新潮种。
从目前看,钱塘江的潮水,根据其形态可以划分为波纹潮、一线潮、十字交叉潮、回头潮、二度潮、对撞潮等,算上新命名的鱼鳞潮,种类差不多能达到十种左右。无论什么种类的潮水,从成因上看,都有一个最为基础的情形发生,即“涌潮”,其他种类的潮水,都建立在涌潮的形成之上的。
涌潮离不开月球和太阳对地球海水的潮汐力。在月球(包括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地球上的海水会有向着月亮(太阳)方向聚集的趋势,由于海水的持续流动,在向着月球(太阳)以及背着月球(太阳)一侧的海水会有轻微隆起的现象,而在中间区域则海水下沉,多出的海水都流向了隆起的部分。
由于地球自转和月球公转的周期不一样,在地球的表面就会形成周期性的海水上涨和下落现象,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或者见到的涨潮和落潮。虽然月球的质量较小,但是由于距离地球比太阳近很多,因此造成地球海水上涨和下落周期性变化最大的作用力,是来源于月球的。
如果月亮和太阳正好处于地球的一侧且三者处于同一条直线,那么对海水的潮汐力影响将会被放大,从而形成海水的大潮,像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后,钱塘江都会迎来一年中潮水的极大期。
所谓涌潮,自然离不开海水的“涌入”。当不断上升的潮水在重力作用下,向着低海平面的区域流动时,海湾和大型河流的入海口自然也是潮水的重要去处。如果在海水回涌的时候,遇到入海口突然变窄的情况,比如钱塘江这样的地貌,再加上河水底部的坡度一下子提升了很多,那么急流而进的海水一下子就遇到了阻力,这个阻力由表面向底部逐渐变大,最终造成了上部涌入海水流动速度大大高于底部的情况,此时海水就像一面“水墙”一样向前推进,涌潮就此产生。
在世界上三大涌潮产生地,最常出现的涌潮为“波纹潮”,这种潮出现的原因,是当涌潮发生后,推进的速度相对较慢,而潮头还没有完全破碎和消失,就会出现一波又一波向前滚动推进的“波纹”形态。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潮水,那就是“一线潮”,当潮头的高度较大、推进速度很快时,就会在水面上形成一条极速推进的“白线”,因此而得名。钱塘江的很多潮水种类,都是在涌潮的基础上,通过“一线潮”的叠加而形成的,比如十字交叉潮、对撞潮等,当然也包括鱼鳞潮。
之所以“一线潮”会发生叠加,主要原因在于钱塘江的下游,特别是入海口突然变大的区域,水体深度较浅,河道较宽,河水入海速度在此一下子降了下来,泥沙沉积作用非常明显,在某些区域逐渐形成了露出水面的沙洲。当涌潮正好通过这些沙洲后,就会被“拦腰”截成两半,形成两股一线潮。如果分隔后的一线潮再次相遇,那么就会形成对撞或者交叉,各种形态的潮水相互影响和组合,最终演变为更加丰富多彩的大潮奇观。
而“鱼鳞潮”的形成,则需要诸多因素的巧合才能有几率出现。首先,必须要在一个区域内,同时形成两股平行推进的“一线潮”,通常情况下是南北两股。在推进的过程中,两股“一线潮”的速度和强度也要不一样,其中一股演变为“波纹潮”,速度加快,而另一股速度较慢,在推进到一定程度以后潮头开始出现破碎。如果一股潮水的潮头在破碎时,刚好与另一股波纹潮出现交叉时,就会叠加同时形成海水的“波峰”和“波谷”,最终产生了鱼鳞状的潮水来。
正因为“鱼鳞潮”的形成条件如此苛刻,上面提到的哪个环节如果匹配不上,那么就很难形成这种类型的潮水,而转向形成其他的形式,因此出现的几率非常小,而且每次持续的时间也不长,顶多也只有10分钟左右,真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能亲眼目睹钱塘江“鱼鳞潮”出现的人们,真的是非常幸运,小伙伴们也没有看到过这种奇观呢?不妨贴图出来晒一晒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