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法中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据史书记载我国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大天干”,天干地支按照固定组合使用,形成了干支历法。
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配是阳配阳,阴配阴,如甲为阳,子为阳,可配成甲子,乙为阴,丑为阴,可以配成乙丑,甲为阳,丑为阴,不能相配,以此类推,天干用六轮,地支用五轮,正好配一周为60年,这叫一个甲子,也叫六十花甲。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十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含义:
子,孳也,谓阳气至子,更孳生也。万物孳生萌子。丑,纽也,言阳气在上而未降,万物厄纽,纽芽于丑,未敢出也。寅,引也,万物始生螾然也。卯,茂也,冒也,言阳气生而孳茂,万物茂于卯。辰,震也,万物经震动而长。巳,阳气之已尽也,阳气盛之尽,万物盛于巳。午,阴阳交,故曰午。未,万物皆成,有滋味也。申,身也,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酉,犹也,已老也,万物皆犹缩而熟于酉。戌,灭也,谓此时万物衰灭也。万物毕而入戌。亥,刻也,此时阴阳刻杀万物,阳气藏于下,万物收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