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不怕根基浅,只要举步就不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而作的,自然流畅,富含哲理。颜真卿三岁时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后来成为著名书法家。
《偶成》(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首诗又名《劝学诗》,是朱熹所作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也用于自警。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
《柏学士茅屋》(唐·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五十六岁,居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柏学士,其人不详,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冬夜读书示子聿》(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子聿(读作yù)是陆游的小儿子,这首诗是陆游在某个冬日寒冷的夜晚所作的,他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在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富含哲理的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自己的小儿子。
《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这首诗写的是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诗人借以劝人们要努力学习。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非常有哲理的诗,是朱熹读书时有感而作的,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言下之意就是,要认真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保持心灵澄明。
《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非常简洁明了的用词,一看就能明白,诗人举例来表达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劝学诗》(北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赵恒,即宋真宗,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写这首诗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概括了古代很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当然,无论古今,道理是相通的,学历高低不重要,但学习一定是重要的。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观书》(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诗人所在的时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是如此地热爱,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他题下《观书》诗,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