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姓,卫满朝鲜国姓,出自周代王族,山东名门望族也。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被封在康地,称“康叔”,后来转封卫地,国都在殷商旧都朝歌。管理商朝的遗民。后来卫国又迁到今天的河南濮阳。卫国被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国名“卫”或以康为氏。季子曾有名言曰:卫有君子,其国无故。”(卫国有很多君子,所以这个国家不会有大难!)西汉汉武帝时期因为卫子夫皇后之故,卫氏满门显赫,先后卫子夫、卫青、卫宏、卫瓘左右朝政。
姓氏起源
源出一 卫 衞出自姬姓,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之后,以周国封地国名为氏。上古周文王的第九子康叔被封于卫(今河南省淇县),接管旧殷都朝歌七族的遗民,建立了卫国。到春秋战国时,卫国被秦国兼并。卫国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卫。据《辞源》记载:卫,古国名。周武王弟康叔封地。至懿公为狄所灭。戴公野处漕邑,文公又什居楚丘。秦始皇既统一。全国独置卫郡,为附庸。至二世元年废;卫,姓。周文王子康叔封于卫,子孙以国为氏。汉有丞相卫绾,见《元和姓篡》。卫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卫氏,世代相传至今。卫氏族人大多尊奉卫康叔(姬封)为得姓始祖。
源出二 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鲜卑昌黎卫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后燕录》记载:晋朝时期,居于昌黎地区(今河南昌黎)鲜卑民族中有昌黎卫氏、渴烛浑氏部落,为鲜卑族的两支氏族部落,北魏王朝建立后,皆隶属于鲜卑拓拔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昌黎卫部随之进入中原,在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昌黎卫氏、渴烛浑氏皆汉化为单姓卫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三 汉成帝鸿嘉年赐侍者李平姓卫氏。
源出四 源于卫国公室,出自汉朝时期朝鲜半岛卫满朝鲜,属于以国名为氏。卫满朝鲜,亦称卫氏朝鲜,公元前195~前108年,是汉朝初期由故燕国流亡者卫满推翻了原朝鲜半岛上的箕子朝鲜自立的一个政权,是朝鲜半岛历史中最早得到考古及文献证明的国家。在战国时期,燕国在全盛时期势力曾一度进入朝鲜半岛,其地域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朝鲜就成了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汉朝初期,有一个名叫卫满的故燕国人,原来是燕王卢绾的属下。后燕王卢绾背叛汉朝,汉高祖刘邦率军镇压,卢绾亡命匈奴,卫满亦一同前往。后卫满带同千余名党徒进入朝鲜半岛地区。汉武帝之后,西汉在朝鲜半岛北部的郡县设置情况有所变化。汉昭帝刘弗陵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罢去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二郡。乐浪郡治所仍在今朝鲜平壤,管辖貊、沃沮等族;玄菟郡治所则初在夫租(今朝鲜咸兴),后因受貊所侵而迁往高句丽西北(今辽宁东部新宾地区),管辖高句丽、夫余等族。汉王朝在朝鲜北部地区进行郡县统治,客观上大大促进了汉与朝鲜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助于汉朝先进文化在朝鲜汉朝郡县地区的传播。当时不仅有汉人官吏到朝鲜四郡去任职,更有很多富商大贾与农民前往经商、垦荒,史学家将这一时期朝鲜半岛的文化称作“乐浪文化”,其实也就是汉文化。卫满朝鲜灭亡之后,有其王族后裔子孙内迁中原,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卫氏,主要分布在河南与山西交界处的焦作地区,逐渐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至今。
源出五 源于女真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首领、建州卫官阿哈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阿哈出,完颜氏族成员,是明朝时期建州女真的第一任行政长官,原为女真胡里改(火儿阿)部首领。胡里改部,源出宋朝时期的女真族英雄完颜·胡里改(乌延·胡里改),曷懒路星显水人(今黑龙江牡丹江),公元1010~1170年,后为爱也窟(今黑龙江图们江一带)谋克,后授世袭河东南路婆朵火河(今山西汾阳河)谋克,其族逐渐来壮大为胡里改部。“胡里改”,就是金国东北部边境地区的总称,镇所在今黑龙江省的依兰市。北宋末期的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统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民族各部,建立了强大一时的金国政权。以后,部分女真族人迁入中原,逐渐与汉族融合。留居在东北地区的部分女真族人,在元朝时期归合芝府水达达等路管辖,在明朝初期,被分称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部分。在火儿阿豆漫古论·阿哈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早在明朝中叶就汉化称卫氏,为满族汉姓卫氏之先。
源出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清时期巴佳尔氏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巴佳尔氏,亦称巴佳拉氏,满语为Bajara mongu或Pajala mongu,汉义“皇帝卫士”,出自金国时期宫廷侍卫军,成员大多为完颜氏族人。“巴佳尔”,实际上原是一种官职称谓,相当于明、清时期的“大内侍卫”,在元朝时期演变为一批由原金廷侍卫组成的部落名称,后成为该部落的族人姓氏。这是非常古老的老满洲部族之一,人数甚少,有四个小分支。清朝中叶以后,巴佳尔氏大多冠汉姓为卫氏、富氏、巴氏等。
源出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旺舒特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旺舒特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奉命迁驻中卫(今辽宁沈阳)。明朝中叶以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sut Hala,在明朝时期即已冠汉姓为卫氏。
⑵.蒙古族土默特氏,以部为氏,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mot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卫氏。
⑶.蒙古族旺古尔沁氏,世居中卫(今辽宁沈阳)。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Wanggurcin Hala。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王氏,其中亦有部分族人以世居地名称为卫氏者。得姓始祖卫康叔。据《姓纂》的考证,卫姓的开山祖是康叔。上古周文王第九子叫康叔,被封于上古商代首都朝歌,商朝已为周朝代替,原商遗民,有七族归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卫国,即河南省淇县,就在卫地繁衍了40余代。后卫国迁至濮阳,至春秋战国末年,卫国才被强秦所灭,卫并入秦,卫国公族的后代,遂约定以国名为姓,子孙都姓卫,称为卫氏。
迁徙分布
卫姓起源于河南。秦朝时进入河北北部,到了魏晋期间,已经在河南、山西、山东、,河北、陕西、四川乃至江苏广泛分布了。其中河南陈留、山四河东两支最为重要。所以当卫姓人被问及“你是哪个卫”,常见的答要么是陈留卫,要么是河东卫。卫姓也算不上是人口很多的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一个大姓,但同样人才オ出。
每个家族堂的对联,最能反映出这个家族以谁为骄做了。和前面说过的褚姓一样,过去卫姓的词堂里也有一副対联,这副对联太妙了,可以说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所有对联无出其右。上联叫“两青御外侮”,下联叫“七出立大功”。“两青”是谁呢?是两个卫青!一个是汉代的卫青,虽然他是改姓的,但是既然改姓了卫,就得进姓卫的祠堂,你不能说卫青原来姓郑,就把他搁郑姓祠堂里。卫青曾七击匈奴无一败绩,立下大功,这了不起吧?有意思的是,在将近一千多年以后的明朝,又出了个卫青。这个卫青也挺厉害的,连续抗倭十几年,打倭寇也很有功。所以叫“两青御外梅”,都是反击外来侵略的战将。
卫姓还有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事:在姓卫的里面,诞生了中华第一帅哥。中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但没有听说有四大帅哥,其实帅哥排名第一的好像是有公论的,谁呀?卫玠。与他美貌相关的,有一个著名的典故——“看杀卫玠”。
卫玠是西晋著名书法家卫瓘的孙子,出身名门,备受家人宠爱,小名叫叔宝。卫玠长得风神秀逸,极其漂亮。漂亮到什么地步?漂亮到他出门既不坐马车,也不坐牛车,更不坐驴车,而是坐羊车。因为羊比较漂亮,通体雪白的两头羊在前边驾车,更好地衬托出了卫玠的皮肤之白。卫玠还特爱说话,跟人辩论,总能占上风。中国传统养生观念认为说话多伤中气,所以他爹妈怕他说话太多伤了神,就让他少说话多养神。有一次,卫玠坐着羊车来到了洛阳大街上,因为他太漂亮了,结果沿途的居民倾城而出,蜂拥而上,夹道观看卫玠,简直比今天追星族还疯狂一百倍。没想到,居然把他给看死了!中华第一帅哥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加之本就体力不够、弱不禁风,就这样被看死了。这就叫“看杀卫玠”。
这个故事见于《世说新语》。这本书也很有意思,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儿,还有两种记载。另一种记载说,卫玠南渡到了江南,去见大将军王敦。在座的有个人叫谢鲲,也是个能说的,大家彻夜长谈,居然把卫玠给谈死了。总之,这个人是弱不禁风的。但这第一美男子的称号,大概是没有争论的。过去评判一个女孩子好不好,除了漂亮不漂亮,还要看有没有福分,是不是旺夫啊?是不是旺父母啊?是不是宜子(可以生很多儿子)啊?标准跟今天可不一样。过去形容一个女孩子美用哪个词?珠圆玉润。其实珠圆玉润最早就是用来形容卫玠的,跟女孩儿没关系。它是形容卫玠的皮肤像玉一样滋润,肤若凝脂,吹弹可破,明艳照人如同明珠一样。怎么样,卫姓是不是不得了啊?凭这一个美男子就可以傲视群姓了。
卫姓在今天排名187位,人口55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044%,人口并不太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