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紫微星座网首页
  2. 命理

袁姓的来源和历史(袁姓的历史名人简介)

这里给大家介绍袁姓起源,袁姓的始祖,袁姓的迁徒和分布,袁姓的郡望堂号,袁姓字辈等相关袁姓知识。让你对袁姓家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袁姓起源有四个传说:

一: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 。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二.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三、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见《北史·高车传》。)六种之袁纥氏,袁韦形近,韦回同音,实乃回纥部族。《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为特勒,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纥,即高车六种之袁纥氏。在以回纥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联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唐谓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写作”秃马敦”、”秃巴思”,《元史》写作”吐麻”、”秃马”。第十一姓乞袁氏,实即成吉思汗之始祖”乞颜氏”,或称”乞引氏”。袁、颜、引,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的方言所注音。乞袁氏与”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据的,其后裔自谓出自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随后人以袁为姓。

四、出自拓跋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皇姓拓跋改为汉字元姓,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姓。其后分不清元、袁二姓,故此支袁氏流传至今。

袁姓迁徙和分布

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封贵乡侯,并举家迁回阳夏定居,成为当地望族,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称颂,又因袁安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著姓。到东汉末年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陈郡袁焕(袁安叔父袁璋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晋室南迁,许多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另有许多袁姓人聚居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因此而得名。隋唐时袁姓子孙旺于江南,中原袁姓也繁衍不衰。唐宋时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还有部分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巴中阆中仪陇、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袁姓又徙居于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为多。目前袁姓人口列全国第三十三位。

袁姓郡望

陈 郡 秦时置郡,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此支为涛涂裔孙直系。

汝南郡 汉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属河南)。此支为陈郡袁氏分支,始祖袁安。

彭城郡 西汉置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苏徐州)。此支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襄阳郡 东汉置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此支出自汝南郡,为袁术之后。

河南郡 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东光县 治所在今河北东光。

京兆郡 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华阴县 治所在今陕西华阴。

太原郡 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濮阳郡 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

陈留郡 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

宜春县 治所在今江西宜春。

袁姓堂号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

守正堂袁安后作楚郡太守,时楚王谋反株连数千人。袁安处理这个案子,审清问明,释放四千多人。后外戚窦氏擅权,袁安守正不屈。所以又叫“守正堂”。

汝南堂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祖籍在汝南郡。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袁绍,是袁逢之庶长子,袁逢将袁绍过继给其兄袁成。袁绍在少帝朝官拜司隶校尉,至献帝时任大将军。东汉·汝南郡《新唐书·宰相世系》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陈留、河南、东光、彭城、华阴、濮阳、京兆、太原、襄阳、宜春。②自立堂号:怀楚、维则、介禳、介江、介祉等

袁姓字辈

某支袁氏行派歌:咏国明昌,谟烈辉光。家传孝友代启贤良。盛世文章宗祖,鸿儒天朝振芳名。

江苏丹徒袁姓字辈:恭宽信敏惠,仁义乃贤师,忠孝承家学,道德培福基。

重庆忠县袁姓字辈:玉自万世文成,世登学宗有民,定能克守先绪,洪伟大道选民。

醴东泉水湾袁氏行派:土锡鸿名庆,贤良萃会昌,立心崇道本,继起发家长。新班:叙伦辉祖泽,积善致和祥,代启英才裔,诗书锡福长。又新班:高平肇先绪,新化庆繁祉,雍睦笃宗新,忠孝肃纲纪。

湖南湘阴袁氏派语:亢宗文志大奇,伟添时奉,尚兴应啓,富贵生成,家国纲纪,先民有作,景行维贤,永世克孝,德备才全。

湖南益阳袁氏老派语:义道永恒宁,凤彩寿昌遴,祖绍训立承,宗正安邦国。新派语:肇本家之良,文名发其祥,志大登先甲,光辉裕桂芳。续增派语:崇修齐壁锡,令望协圭璋,孝贵怀封恪,仁宜继奉扬。

中湘袁氏字辈:映遍兆光,泽远名扬,传家孝友,华国文章,承先启后,长乐永康,贻谋世守,咸怀忠良。

宁波鄞县袁氏字辈:大成祖庆,茂宏德光,行之可久,嗣世弥昌,恩荣济美,益祚钟祥,云礽继起,永保安康。

广东海陆丰袁氏字辈:寿德容碧,凤我锡成。居奇元胜占,向聚桂学建,家道克昌永,世垂芳。光明伦华国,帝君振兴邦。

袁姓名人

袁盎(?-前148),西汉臣。字丝,楚人,后徙安陵(陕西咸阳)。亦称爰盎。文帝时,初为中郎将、西都尉。后为齐相、吴相。与晁错有怨。景帝立,被降为庶人。吴楚之乱后,为楚相,病免职居家,被梁孝王刺杀。《史记》称其:“虽不好学,亦善附会。仁心为质,引义忼慨”。“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袁安(?-92),东汉臣。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邵公。世传经学。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即位,外戚窦宪兄弟专权,他不避权贵,曾多次弹劾窦氏的专横。其子孙世代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绍(?-202)东汉末臣。字本初,汝南汝阳(河南商水)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大官僚家庭。少帝时,何进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他率兵入宫,尽诛宦官。董卓入京专权,欲行废立,他出奔冀州,号召各州起兵讨伐,被推为盟主。后逐步占有了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与曹操在官渡决战,大败。《三国志·袁绍传》言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

袁术(?-199),东汉末臣。字公路,汝南汝阳(河南商水)人。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灵帝时为虎贲中郎将。董卓废少帝,他出奔南阳。后遭曹操及袁绍合击,转据扬州。建安二年(197),在寿春(安徽寿县)称帝,自号“仲家”。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先败于吕布,后败于曹操。

袁宏(328-376),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字彦伯,阳夏(河南太康)人。少孤贫。《晋书》载其“有逸才,文章绝美”。后任桓温大司马府记室,总理文书。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曾仿荀悦《汉纪》,撰《后汉记》。另有《竹林名士传》及《三国名臣颂》、《北征赋》等。

袁山松(?-401),东晋臣、音乐家。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晋书》载其“少有才名,博学有文章”,“善音乐.”官至吴郡太守。孙恩起义时,他筑扈渎垒(在今上海)以拒,城陷被杀。好民歌《行路难》,听者莫不流泪。羊昙善唱乐,桓伊能挽歌,山松《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绝”。另著有《后汉书》。

袁粲(420-477),南朝宋臣。字景倩,又名愍孙,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南史》曰其少好学,“清整有风操”。官至尚书令。受明帝遗命,与褚渊、萧道成同辅后废帝,执掌朝政。萧道成杀后废帝.立顺帝,有意代宋。他谋讨之,事泄被杀。作《妙德先生》以自喻,言“家贫尝仕,非其好也”。

袁晁(?-764),即袁鼌,唐农民起义领袖。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宝应元年(762)唐廷追征江淮地区所欠八年租调,农民无力负担,纷起反抗。他在翁山(今浙江舟山岛)领导起义,攻克台州,建元宝胜(一作异国),旋又克信、温、明等州。广德元年(763)夏为李光弼部将张伯仪所败,被俘,次年遇害。

袁郊,唐文学家。字子乾,一作子仪。唐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人。历任祠部郎中、翰林学士、虢州刺史等。撰有传寄小说集《甘泽谣》,多记仙佛侠义之事,亦有琐事轶闻可资考证。明梁鱼辰曾据《红线》篇改编为杂剧,曾引《陶岘》篇注杜甫《饮中八仙歌》,原本久佚,后由明人从《太平广记》中辑出。

袁枢(1131-1205),南宋史学家。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试礼部,词赋第一。乾道间,为严州教授,喜诵《资治通鉴》,分事立目,按年代顺序,抄辑成《通鉴纪事本末》。召为大宗正簿,历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等。被劾罢。卒。尚著有《易传解义》及《童子问》等。

袁桷(1265-1327),元文学家。字伯长,庆元(治所今浙江宁波)人。大德初,由阎复等人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初建南郊时,他进十议。升集贤直学士,卒。追封陈留郡公,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

袁宗道(1560-1600),明文学家。字伯修,号石浦,湖北上安人。万历进士,授编修,终官右庶子。七岁能写诗。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曾组织葡桃社。摒弃前后七子倡导的“诗必盛唐”说,崇尚本色,反对摹拟。世称“公安派”。因推重白居易、苏轼,取斋名为“白苏斋。”有《白苏斋集》、《玉蟠袁会元集》。

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仲卿,号石公。明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历任吴县知县、顺天教授、国子助教、礼部主事、考功员外郎等。善诗歌古文,其诗以风雅自命,反对摹古,以清新见长。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史称“公安派”,著作有《袁中郎集》等。

袁中道(1570-1623),明文学家。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字小修。初随兄宦游京师,结交四方名士,足迹半天下。归而求学于李龙湖,有出世之志。万历进士,由徽州府学教授,历国子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时王世贞、李攀龙之学盛行,与其兄反其道而行之,主张崇尚自然,反对摹拟、复古时称“公安派”。有《珂雪斋集》。

袁崇焕(1584-1630),明军事家。东菀(今广东东莞)人。字元素。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进士,负胜略,好谈兵。天启间官兵主事;单骑出山海关,察阅形势,还自请率师守关,充之,使监阅外军;内抚军民,外食分边备,劳绩大著。崇祯间清兵攻宁远,崇焕死守,卒以解围,擢右佥都御使,进兵部尚书,督师蓟辽,会清兵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引兵入口,被诬为通敌,磔死,天下冤之。

袁江(?-约1746),清画家。字文涛,号岫泉,江苏江都(江苏扬州)人。雍正间曾在宫廷供奉养心殿画。擅画山水、楼台。初学仇英,后取法宋人。景物曲折有致,笔墨严整,楼阁精工。为清代画界第一。有《东园胜概图》、《汉宫秋月》等。

袁枚(1716-1798),清诗人、文学评论家。字子才,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官至知县。以养母归不出,筑屋江宁小仓山,号随园。《清史稿》载其“尽其才以为诗歌,各流造请无虚日,诙谐诜荡,人人意满”。笃友谊,恤贫孤。论诗主抒发性灵,诗意达人所不达。公卿市井皆知其名。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袁昶(1846-1900),清末外交官。原名振蟾、字重黎,一字爽秋。光绪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后历任总理衙门章京、江宁布政使等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书清廷,提出练兵、理财、开矿及改官制,兴学校等建议,得光绪赏识,迁总理衙门大臣。二十六年,“力言奸民(义和团)不可纵,使臣不宜杀”(《清史稿》),违忤慈禧太后,被处死。后昭雪,追谥忠节。著有《于湖文录》、《渐西村人集》。

其他袁姓名人有东汉大臣袁隗;南朝梁大臣袁枢,北魏文学家袁跃,宋大臣袁顗、诗人袁淑、文人袁炳;唐大臣袁滋;明学者袁黄,诗人袁凯,刻书家袁絅;明末清初戏曲作家袁于令;清将领袁甲三,诗人袁嘉、袁棠、袁杼,词人袁绶,画家袁耀、袁兰等。近当代袁姓名人有北洋军阀,红军将领袁文才,革命家袁国平,政治家袁仲贤、袁任远,化学家袁翰青,物理学家袁家骝,水稻育种家袁隆平,工艺美术家袁迈,语言学家袁家骅,图书馆学家袁同礼,体育教育家袁敦礼,诗人袁水拍,电影演员袁牧之,越剧演员袁雪芬,排球教练员袁伟民等。

袁姓家乘谱牒

浙江:东安袁氏宗谱十二卷、钱塘袁氏族谱二卷、石门袁氏宗谱一卷、慈溪竹江袁氏宗谱

湖南:袁家桥袁氏续修家谱四卷首一卷、袁氏七修族谱七卷首二卷、中湘百井袁氏七修族谱、百井袁氏九修族谱十七卷、新窑袁氏四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四川:监邑袁氏麟亭宗谱、袁氏族谱一卷、袁氏家谱一卷 湖南:袁氏三修族谱九卷首二卷、汝城上流袁氏族谱不分卷、

湖南永兴板桥敦本堂袁氏族谱共分十卷1994年重修

以上为完整的袁姓介绍,希望您通过这些信息对袁姓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17297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